植物的耐寒分为两种特性:抗冷性,抗冻性
抗冷性是植物对零上低温的适应能力,与酶活性相关
抗冻性是植物对零下低温的适应能力,跟结合水/自由水比例有关。水大的球更容易被冻死。
耐冻能力强的植物都具有休眠的能力,就像冬眠。随着白昼变短和气温下降球体内合成更多的脱落酸(休眠素),新陈代谢受到抑制,进入了休眠状态,不论是否浇水,降温后球体都会本能休眠(例如球体喜欢高温发根,低于10度就很难发根了)。用于呼吸和生长的消耗减少了,养分也就积蓄起来了(养分浓度越高,越促成有性繁殖——花苞,浓度中等促成无性繁殖——侧芽,这也与生长素含量有关,浓度很低——快挂了吧)。
一旦冬天低温来临,球体内的蛋白质和淀粉在酶的作用下,水解成了可溶性的氨基酸和糖类,后者增加了细胞液的浓度,使细胞不易结冰,有利于增加抗寒力。随着气温渐低,根系的生活活动减弱,根毛死亡,吸水停止,而此时体表的蒸腾作用却仍较强,这就使球体内的含水量减少,相应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,减少了结冰的可能性,同时促进花苞的产生。
当然,球体自主进入休眠状态,并能承受低温环境的并不多,例如白檀、仙人掌、草球,南方室外冬天淋雨完全不受影响。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